方国这些有本事的,又要面子的人,下山后又聚在了一起。
他们这些人当然不能干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样没脸没皮的事。
其实他们知道这一天一定会来。如果不来,他们也一定会想尽办法让这一天来。毕竟他们跟着太子出生入死,求的就是拥立之功。只不过来到阴界,又开始了修仙,有些事又不急了。
现在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了。既然想装傻也不行了,那就没必要再遮遮掩掩了。
这些人最近一年,现有的功法已经修行圆满,修为不能寸进,自然就有了大量的休闲时间瞎琢磨。
琢磨最多的自然是美好的未来。
于是,将来太子殿下登基后,自己怎么才能分到更多的蛋糕,就成了每晚睡前必做的功课。
今天大家坐在一起,就是展开心胸,畅想未来,然后开始瓜分蛋糕。
三天后就是下一次早会,所以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。
经过有些热烈,甚至激烈地讨价还价,建国草案新鲜出炉了。
三天后,文臣武将们再聚紫微宫。
曹颖,宁华等人虽然跪了三天,但是依然精神抖擞。
早会刚开始,就又哭着喊着要杨昊登基。
方国当然不能跟着哭喊,他把建国草案呈了上去。
这就是体面人的表忠心的方法。咱虽然没有哭着喊着要你登基,但是咱把你登基后的事都处理好了,你就洗洗后登基就行。还是咱贴心吧!
杨昊又装模作样考虑了半天,还是拒绝了。不过却没把建国草案退回去,留了下来。
反正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,就是做做样子。
早会就这样草草结束。
方国等人还有很多事要忙。毕竟登基大典不是小事,要准备的事很多。
宁华却犹豫了一下。
跪三天是小菜一碟,可跪十天就有些长了。
不过,这事又不能半途而废。反正自己也没什么事,就接着跪吧。
宁华跪着,别人自然也不能跑,否则太显眼了。只好跟着一起跪。
杨昊自然也不能装作不知道。这些人虽然没有多少本事,但可都是忠臣啊,可不能寒了他们的心。
于是,杨昊让人日出给打伞,刮风给打伞,下雨给打伞。一日三餐自然也不能缺,好吃好喝的给供着。
杨昊又让人装模作样地劝曹颖、宁华等人不要再跪了,赶快回去休息,留下有用之身继续为殿下效力。
曹颖,宁华等人自然不会把这种客气话当真。他们一致表示,希望为陛下的宏伟目标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。
据说杨昊知道后大为感动。
这件事也莫名其妙的很快传遍了全军。
不说曹颖他们在外面跪着,现在杨昊却在殿内看着方国他们呈上来的建国草案。
这份建国草案可以说有些惊世骇俗,杨昊看着也有些心惊肉跳。
首先,是建立新的王朝,而不是继承梁王朝。杨昊为开国皇帝,他们文臣武将们自然也是开国元勋。
其次,废除旧有的三省六部制,建立更适合修仙者的三阁一院制。
三阁分别是主管行政的紫薇阁,设丞相一名,为三公;主管军事的勾陈阁,设太尉一名,为三公;监察百官的承天阁,设御史大夫一名,为三公。一院则是辅助皇帝的秘书院,设奉常一名,为九卿之首。
紫薇阁下设户部,工部,商部,农部四部,各部主事为尚书。每部各辖四司,各司主事为司令。
勾陈阁下设兵部,卫部,斥部,库部四部,承天阁下设法部,监部,吏部,刑部四部。
秘书院设九卿,主要是帮助皇帝监察三阁十二部四十八司。
其中有一个建议很有意思。那就是三阁一院的官员不能互换任职。
也就是如果做了紫薇阁的官,将来就不能去勾陈阁,承天阁或者秘书院当官了。将来最大做到丞相,绝不可能做到太尉,御史大夫或者奉常。
这样,将来的和平时期也不会出现重文轻武的现象。也能减少专业不对口,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。
那些文官想要“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”,那是难了。
杨昊对这份建国草案大体还是满意的。
虽然这样会形成四个紧紧抱团的势力,但这四个势力会互相制衡,总比自己拉着一群太监单挑百官要好太多了。而且自己还可以拉拢,培植勾陈阁和秘书院。
杨昊将一些不满意的地方用红笔进行了批注,然后把这份建国草案放在桌上。
相信不久之后这份建国草案会回到方国等人的桌子上。
果然,不久后方国等人看着杨昊修改的建国草案,又开始进行了富有建设意义的讨论。
第二天,杨昊在桌子上看到了新的建国草案。杨昊又将一些还不满意的地方用红笔进行了批注。
就这样,经过几个来回,杨昊和方国等人隔空进行了讨价还价,最终得出了一个全新的建国草案。
这份草案是皇帝杨昊和大臣方国等人互相妥协的结果,基本上达成了互相合作,互相制约的效果。
十天后,再次早会,大臣们第三次劝杨昊登基。
这次杨昊表示,虽然自己能力依然不足,但是既然大家都这么强烈要求了,自己只好勉为其难,担此重任,一定会带领大家走向美好的明天。
于是皆大欢喜。
方国献上全新的建国草案,表示大家会紧跟皇帝陛下的脚步,共创美好明天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